古墓多遭盗挖 福建展开抢救性考古挖掘
2019-02-25 11:27:00 来源:中新社 已浏览次
曾被大肆盗墓的福建省闽侯赤塘山遗迹,目前获得抢救性考古挖掘,并为闽江下游地区青铜文化研究增添新的珍贵资料。
福州市考古队的林峰22日告诉记者,考古队在赤塘山西区发现一处商周遗存,共发掘清理商周墓葬10座,赤塘山东区则发掘出六朝至唐墓葬32座,初步统计东晋墓13座、南朝墓12座、唐代墓7座,“墓葬出土的实物资料,可成为今后闽江下游六朝至唐墓葬的断代标尺。”
谈及盗墓之风,林峰难掩心痛:“29座墓有被盗挖的现象,不少盗洞内还留有矿泉水瓶,非常令人心痛。”
据知,赤塘山遗迹考古工作目前处于收尾阶段,未来,该处拟建遗址公园。
除盗掘外,城市建设加快对文物带来的“威胁”也不容忽视。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、研究员楼建龙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福建正在展开抢救性考古挖掘,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。
初见规模的福州市冶山春秋园即是一处“硕果”。记者探访看到,元代欧冶池坍塌的驳岸已经修复、一度破败的萨镇冰故居仁寿堂完成修缮,此地还将建起唐代马球场遗址广场。
在毗邻欧冶池的冶山路一处建筑工地上,2018年10月到12月,福州市考古队在其中进行抢救性挖掘,发现汉代和宋代两个时期的建筑台基。
福州市考古队张勇告诉记者,汉代台基虽然后期破坏严重,但其西南部出土的一柱础石、5件瓦当及大量生活用品,“证明这里是汉冶城宫殿区的一部分,而且由于南临欧冶池,它可能是宫殿的更中心区。”
从基建工地抢救文物的,还有闽侯二桥项目工程涉及的白头山遗址。闽侯二桥项目1月动建,此前数月,福州市考古队和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,在此进行抢救性发掘。
对白头山遗址的考古过程中,在昙石山文化的三个层位发现7粒黍子稃壳植硅体。专家认为,距今5500年至5000年开始,一直到商周时期,这里都有史前人类活动,并形成聚落遗址。
明升体育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来源:明升体育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,版权均属明升体育网所有,转载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明升体育网”,并附上原文链接。
二、凡来源非明升体育网的新闻(作品)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。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:[email protected]
月度排行
- 1创想与塑造,之文课程走进太原市第六十四中...
- 2河北南和出土北宋时期八棱碑 距今已有90...
- 3我国启动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
- 4河北行唐故郡东周时期“豪车”展露真容
- 5古籍的文物收藏价值如何衡量
- 6国家文物局公布2018年度全国文物行政处...
- 7陕西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大型祭祀遗址
- 8以色列小镇发掘出24枚稀有古币 穿越千年
- 9国宝级文物修复师:让千年织物重现往昔光华
- 10探访世界唯一一家蒙古秘史博物馆
新闻速递
- 浙江省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
- 华侨建“浙南民俗文化馆” 展出4220件农耕文化展...
- 34个历史文化村落已成为舟山乡村振兴的支点
- 浙江出土宋元青白瓷在浙博首次集中亮相
- 杭州西湖景区开展文博单位消防安全检查
-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举办
- 一场17块碎片的“文物手术”——西周铜铃修复记
专题视点MORE
原创推荐MORE
- 创想与塑造,之文课程走进太原市第六十四中学校
- 龙泉琮式瓶
- 给人好运的锦鲤,竟藏着这么大的秘密?
- 音可通神,鼓舞人心
- 秋季吃蟹指南 —中西方文化下的蟹
- 乘槎使者海西来 ——丝绸之路上的石榴文化
- 盛世风袭北京城,金秋月览长安客(下篇)
- 阿富汗珍宝展之: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
- 历经9个世纪的《文画苏题卷》
- 梦回大唐,随我驰马扬鞭意气风发可好?